临夏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
(2021 年11月25日)
临夏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
临夏县自然资源局
临夏县统计局
按照《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》(国发[2017]48号)和《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》(甘政发[2017]82号)要求,临夏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(以下简称“三调”)工作严格按照“全国统一领导、部门分工协作、地方分级负责、各方共同参与”的原则和“国家统一制作底图,地方实地调查、地类在线举证,省级全面检查、严控成果质量,国家核查验收、统一分发成果”的模式组织实施, 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为调查底图,广泛应用“互联网+调查”、无人机、云计算等新技术,30多名调查人员历时2年多,全面查清了以2019 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临夏县国土利用状况,形成了调查图斑79628 个。现将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:
(三)林地 23884.52公顷(35.83万亩)。其中,乔木林地8573.58公顷(12.86万亩),占 35.90 %;灌木林地13105.77公顷(19.66万亩),占 54.87 %;其他林地 2205.17公顷(3.31万亩),占9.23%。48.63%的林地分布在年降水量 400mm(含 400mm)以上地区。其中,州红星牧场林地面积较大,占全县林地的 23.21%。
(四)草地17196.34公顷(25.79万亩)。其中,天然牧草地8301.16 公顷(12.45万亩),占 48.27%;其他草地 8895.18公顷(13.34万亩),占 51.73%。草地主要分布在漠泥沟乡,占全县草地面积的12.83%。
(五)湿地531.71公顷(0.80万亩)。湿地是“三调”新增的一级地类。其中,沼泽草地1.13公顷(16.95亩),占0.21%;内陆滩涂 530.58公顷(0.80万亩),占 99.79%。湿地主要分布在尹集镇,占全县湿地面积的20.78%。
“三调”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,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。“三调”数据成果全面反映了全县国土利用状况,也客观反映出临夏县在耕地保护、生态建设、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。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落实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,实行党政同责。要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严格管控“非粮化”,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。要严查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,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,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。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,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,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。增加耕地后备资源发展潜力,大力推进土地开发、土地复垦、土地整理等。要坚持系统观念,尊重自然规律,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,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严格实施,因地制宜,统筹生态建设。要坚持节约集约,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,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。继续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,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。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,大力推广节地模式。
“三调”成果是制定临夏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、州党委政府、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基本依据。全县要加强“三调”成果共享应用,将“三调”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统一基数、统一底图,充分发挥“三调”成果在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、支撑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中的基础性作用,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